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

道法自然

『上善若水
    道心如鐵
    天地有序
    自然無為 』

        -  劉法鐵題以為勉。-

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

'忍' 與 '恕' 的前後左右

     為何要 '忍' ? 所謂忍辱負重,是心懷某些意圖或機巧才 '忍',如果沒有背負重任或企圖,一般人在面對羞辱時實在是難以忍受的,更何況要完全寬恕羞辱你的人。
     '忍' 可以是真實不虛,或隱藏着虛情假意;要作出百份百的忍辱,是不能帶着絲毫意圖或機巧,否則 '忍' 的思想行為便失去持久力,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,或遇緣時便放棄 '忍辱',甚至作出報復的行動,後果不堪設想。
     '忍' 會因應千絲萬縷、錯綜複雜的心理因素而生不同量度的忍辱想法與行為,例如忍者 (你) 從未深究對方 (羞辱你的人) '錯與對' 的問題,或想不通究竟對方是錯是對,或覺得對方的羞辱是無心之失的關愛,只是用錯了方法,或覺得對方犯的只是小錯,又或大錯極錯,又例如忍者感到對方值得原諒,或考慮到與對方的交情深淺,又或感到很憤怒。結合以上種種的心理條件,'忍' 便產生不同程度的 '忍量',由於人心隨境轉,變幻莫測,如夢幻泡影,實在難以用筆墨和言語來形容,不可言說,因此 '忍' 是不可思量,有時忍中有恕,有時恕中有忍;忍可分真忍、假忍、小忍、大忍、情執的忍、輕鬆的忍、絕望的忍等等,事事要忍耐,人人要忍讓,對人、對事、或環境、或命運,'忍' 是覺悟的因,忍至無心可忍的境界,'忍' 巳不復存在。
     為何要 '恕'? '恕' 幫助自己放下心頭大石,如是者活得輕鬆自在,不再與自己過不去。'恕' 比 '忍' 較為主動和積極,容易建立人際友好關係,再超越一點,便是 '愛' 你的敵人。'忍' 中不一定考慮 '寬恕' 的問題,只將羞辱着了空,當作未曾發生了吧! '恕' 是有對象的,是不落空的,不一定是盡 '恕',可能原諒了對方大部份,剩下小部份仍然殘留於記憶裹耿耿於懐,有待時日的洗涮沖淡。對人或事的執着程度會 '左右' (影響) 你 '寬恕' 的百份比例,遇上小事情會較容易百份百寬恕,但這是因人的包容氣量而異,視乎各人對大與小的看法。
     人類的心臟先天偏左,我常好奇地認為人之所以有主觀情懐、不能守 '中' (走向中庸之道) ,多少是和這有關;或轉向另一角度,是主觀情懐主導心相或人心定位,這些似實非虛的理論純屬個人主觀愚見,我又愚見到 '相由心生' 與這論點有異曲同工之妙有。由心生的現相可以是後天造就,同時又由先天定奪,人於過去世所動的心念種了因,結果來到這個世界,各顯不同的現相。有人把心一橫,心向左傾,自私自利,走向極端,處處執我,鑽了牛角尖,不能自拔;有人滿心歡喜,心向右轉,傾一生之心力為慈善,為求福報,為別人而忙而活,處處為人設想,因別人快樂而樂,自覺付出了一顆善良的心,希望將來 '好人有好報'。無論怎樣傾心,都是勉強的、攀緣的,因心的現相永遠不能改變和移動,何況是心的實相,實相非相,抓也抓不着,又何來心可傾呢?再說守 「中」 道,從心的現相和實相而言,亦是牽強無謂的,根本沒有所謂的定位,只要如常地遵守中庸之道,又何苦要找尋心的定位,何苦要執着於文字相、言語相,反又迷了!
     在未發生 '忍' 與 '恕' 之前,如沒有對象 (人或事) 使然,就沒有忍與恕的想法,但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,只是世人為修行、為逃避、或為醫治情緒病,而刻意着空、刻意避免社交、刻意自我清靜。既然它們存在着,就會有對象,有自我,有觸及忍與恕的事情。它們發生後,我人可能會念念不忘所發生之事,或自我釋放,或滿心歡喜,或有感自己 '好人' ,又或覺功德無量,源源不絕的想法充塞其中。「我 '忍' 了、 '恕' 了別人的所作所為,但我不覺得怎樣,實際上我真的 '忍' 了、'恕' 了,希望你們知道要忍辱,要寬恕。」 這樣,前不落空,中不着有,後不斷滅,守 '中' 並如如不動,合大道乎?見仁見智,莫衷一是,既然如此,就不用說了。

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

自私與自施

自私自利的結果: 私也不成,利亦不得。

自施 (對自己的布施) 的結果:  '自施' 自利。

『意捨氣平,物捨身輕,見捨心空,功德心捨法自淨。』

運轉乾坤見如來

名利妄念求難得
貪嗔癡毒揮不盡
是非對錯拋遠去
得失成敗轉頭空

尚品願

時尚上上客薈萃
地道相相來品嘗
和氣融融添福壽
人潮湧湧助慈航

尚品頌

尚道無為上上天
品嘗有情下下田
慈航道上人湧湧
客臨福地樂融融

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

『 是是但但,豉油撈飯。』

    每每別人問你,你總是答道: 「是但。」 '是但' 就是 '是但',是貫徹始終的,是沒有所謂的,又是無始無終的,是一,是道,自然而然,心不起念: 心不落入第二念。
  
    '但是',每每別人問我,我總是答道: 「但是 _ _ _,」  一句 '但是',卻生無數的 '但是',是生知見的,是常變的,是有所謂之言,言者不知,起心動念,巧立名目,各持己見,煩惱無邊。

    既然 '是但',又何必用豉油來撈飯,於錦上添花,一碗 '平實' 的白飯,粒粒皆辛苦,粒粒皆是道,粒粒是緣生,形狀大小不一,營養卡路里各異,每一粒都有自己的一個故事:  有的埋怨人類嫌棄它、浪費它,有的會因人類讚賞而驕傲自得,有的會自怨自艾,慨嘆自己身材矮小,樣貌不端正,不屑人類的關心,只求自生自滅,何以故? 心生分別,貪嗔癡毒之使然也,畢竟,它們會被煮成白飯,'白飯' 就是 '白飯',了無分別,樸實而不華,供人之所需而不自知,功成而身退,退不了,是因為人想要的比需要的多,碗裹的白飯吃不消而剩下來,浪費了白飯的一番心意: 「使人温飽、健康、平安,賜福和添壽。」

    要 '是但' 地吃飯,可以是山珍海味,美食佳肴,是素,是肉,或只是一碗白飯,沒有 「各適其適」的選擇,食而不知其味;既不知其味,吃什麼也沒有所謂,只求温飽,不着分別,才是真誠的 '是但',真正的 '無所謂',真實的 '味無味'。

    用 '是但' 的態度來處理生活上的行住坐臥,使心生平常,「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」,看見不爽的,一句 '是但' 了之: 了了有何不了? 聽到不悅的,一笑置之: 笑天下可笑之人,這樣,自然而然,煩惱漸斷,'是但' 也要功成身退了。

劉 SIR 釣魚,願者上釣。

    劉 SIR 釣魚為放其生,魚 (愚) 不可及,魚痛不欲生,魚慘不忍睹,魚知將死而求生,卻不自知流浪生死苦海,生生不息,死而復來。

    釣魚是誰? 是誰放生? 劉 SIR 沽其名,釣其魚 (譽),有名無實,魚 (愚) 不可及;苦海無邊,虛空有盡,'魚'願無窮;魚卻游來游去,不知時日,雲月相逐,明上善乎? 汝醉生夢死,不知一心不變,自招霎時禍福,心若通時膽 (胆)亦壯也。

    劉 SIR 如是釣魚, 如是放生,無智亦無得,釣得起,放得下;如是年年有魚 (餘),日日如是,即非有魚 (餘),無魚 (餘)亦無,是名有魚 (餘)。

    劉 SIR 如是施教,即非施教,是名施教;學生亦然,應如是學習,一心不散,在學習上遇到挫折是必然的,只要發心勤奮向學,努力不懈,將身體鍛鍊成金剛不壞,加上一把鐵齒銅牙,哪怕魚鈎的尖銳,孟子曰: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」

    失敗是成長中必然的過程,學生應如是接受,如是再接再厲,如如游入成功之領域。'成功',假名而巳,成功了,不要 "一朝得志,語無倫次",只有如如不動,才是永恆的: 學有所成,回饋社會 - 是 '如如',沒有成功和回饋社會的念頭 - 是 '不動',老君曰: 『天下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巳。』